科举成名,皇帝是我死忠粉?

军事历史《科举成名,皇帝是我死忠粉?》,讲述主角赵麟刘福的爱恨纠葛,作者“林桐”倾心编著中,本站纯净无广告,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张氏听了,满脸不情愿把书画交给了儿子张云,同时又冷哼一声:“这还没成亲呢,就送出了这么多好东西成婚了,还不把家都搬空?”赵定父子也知道张氏的脾气,倒没有与她一般见识“赵大,你家三弟送了这么多贵重的书画?你家二弟送了什么?”一旁的老妇人,忍不住询问道还没有等赵定回答,张云便不客气道:“祖母,我二叔送的东西,你们就别惦念了他送我了一架骡车”张氏一家子,听到那赵二郎也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都是一...

第132章 阅读精彩章节


这下,赵麟就尴尬了。


他出来本是散心的,哪里会带彩头在身上?

林世海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朗笑一声:“刚才多亏你的提醒,才有那一句‘落入水中都不见’,这一青田印章就送你了。”

赵麟感激一礼,而后接过那枚印章当作了彩头。

苏方正却是一笑:“其实,以赵小友的才情,无须准备彩头的。”

随后,四人便再次观赏汤尹的那幅《雪夜宴饮图》。

赵麟知道,眼前三人的才情,可是要比那什么“汴州四秀”要厉害的多。

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输了他“中原小诗仙”的名头。

一炷香时间后。

苏诗诗最先完成了一首诗,只见她的字体清秀隽永,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美感。

只不过她终究是女子,她的诗中充满了那种凄婉、悲凉之意。

虽也符合这幅画作的意境,可总感觉缺少了什么。

总体来说,算得上一首上好的悲秋诗词。

与此同时,儒雅的大叔也完成了其诗作。

不愧是博学大儒,因为其参与了那场宴会,在意境上领悟的更为透彻。

可是他的人生经历,一帆风顺,几乎没有什么遗憾、坎坷,所以诗中所体现出的凄凉悲苦,显得有些矫揉造作。

至于苏方正……他的诗才,连他女儿都不如。

赵麟不想给他过多的评价。

实在要评价的话,那就是他的才,不如他的财。

赵麟对三人的诗评头论足了一番后,也终于出手了。

对不住了,诗圣大大,这次选你了。

“唰唰”

他没像其他三人那般苦思冥想,而是随手一挥,一首千古佳作再次横空出世。

好在他的书法功底,有了新的突破,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

否则,以原身那初入门窥的书法,和三人对比的话,实在拿不出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他写完之后,转过身后,发现所有人都满脸震惊,不可思议的望着他。

“这……又是一首千古佳作啊!”

“真诗仙也。”

“我终于见证了一首千古佳作的诞生。”

千古佳作,又一首千古佳作!

林世海、苏方正、苏诗诗震惊当场,因为太过激动,神色略显通红。

他们见证了一首千古佳作的诞生。

不但亲眼目睹,而且,还参与其中。

《雪夜宴饮图》的主题,以雪景来阐述凄苦、悲凉之感。

而这首《登高》并未拘泥表象,以深秋的描写代替了雪景,却又紧扣了画的主旨。

画中出现的景致,大都也能在诗中找到。

同样以景来描述那种疾病、孤独、愁苦,凄凉之感。

“此诗当为七律之冠。”

林世海颤抖着双手,捧着那幅诗词,感叹道。

一旁的苏方正,也是伸出了手,小心翼翼的扶着那幅字,点了点头:“我亦有同感。”

二人感叹完毕后,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他们捧着那幅诗词,谁都不愿撒手。

他们深切地明白,只要松手,这幅价值不可估量的首题千古佳作,绝对会落入对方的手中。

作为文人雅士,他们二人当然知道首题千古佳作,绝不是誊抄出的所能比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汤尹的这幅《雪夜宴饮图》。

此时,就算汤子畏本人亲自来临摹,其画法技艺就算高上一层,也难以比拟原作。

因为第二幅临摹的再好,再相似,其中蕴含的意境、画的灵魂已有了残缺。

小说《科举成名,皇帝是我死忠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