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七零,调解拆散无数怨侣

小说叫做《人在七零,调解拆散无数怨侣》,是作者二鹿鹿的小说,主角为姜安安林美如。本书精彩片段:小窗里二话不说立马盛好饭菜,红烧肉和米饭分别都装盛在大海碗里,总共花费五毛钱“红烧肉没了”服务员挂出售罄的牌子众人立刻嚷嚷起来“这位女同志是后来才来的,最后一份凭什么给她?”“太不公平了”服务员冷哼一声,态度极其恶劣:“爱吃就吃,不吃拉倒再吵下去,其他荤菜也卖光了”众人立马噤声,敢怒不敢言于是姐妹俩在万众瞩目中找了个空位坐下七零年代的红烧肉份量十足,每一口肥瘦相间小火炖至酥烂,...

人在七零,调解拆散无数怨侣 免费试读


林美如眼睛差点没给瞪出来。

原来幕后小贼绕了那么一大圈是打算讹钱啊!

差点就着了道跳火坑里……

她连忙信誓旦旦地表态:“安安你放心,这阵子我和你爹绝对好好干活,不给任何人钻空子的机会,哪怕是吵架也绝不动手。”

钱就是林美如命根子!!

姜安安深藏功与名,背着小手进厨房看今天中午有什么好吃的。

既然改变不了爹娘的本性,但至少这段时日能让二老稍微低调一些。

日后还是得想办法提升二房在村里的名声,这次离婚事件明明很多村民提前知晓消息,却破天荒瞒下来等着吃瓜看戏,足见二房做人有多失败,才会导致全村树敌。

-

姜安安骑自行车前往县城。

一路上又热又累,骑到小腿发麻,终于到抵达邮局。

上次那篇稿子经过润色加工,剧情聚焦在一对知青与农村人结合的夫妻身上。知青丈夫要回城建设祖国,农村妻子却坚持留下来继续建设家乡,因观念不合夫妻俩和平离婚,均分了夫妻共同财产。此外,由于丈夫不能留在妻儿身边,但依旧负责任地支付抚养费。

文中除了继续沿用1950年的《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分割的规定外,还沿用第十三条“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这篇文章通过一对夫妻离婚的故事,给读者们科普相关法律知识,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能被报社选中的概率极大。

并非是姜安安为周康美名,而是怀璧其罪,只要姜舒兰手里一直捏着三百块巨款,就相当于是枚定时炸弹。这次是爹娘被举报,下次估计还会惹出更大的麻烦。

但如果官方报纸也定性这笔钱是两个孩子的抚养费与教育资金,三百块来源就会变得合法合规。

接下来几年尤其是高空恢复后,知青离婚回城会变成大趋势,兴许这篇文章还能让更多被抛弃的妻子/丈夫利用法律作为武器,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埠邮递4分钱,外埠邮寄8分钱,同志你要哪种?”

姜安安拿出厚厚一叠稿子递过去,“8分的,寄到首都报社。”

“你是打算投稿吗?”圆脸女同志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时下报社右下角附有征稿消息,但投稿的人寥寥无几,被选中的概念更是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有时候也会有知青来邮局寄稿件,但多数都是寄到省报社,像姜安安这般直接往首都权威报社投稿还是头一回见。

“对,这是我第一次投稿。”姜安安抓了两颗水果糖分给她,眉眼弯弯。

圆脸女同志态度愈发热情了:“像这种权威报社最晚半个月就有回信,你是哪个公社的?如果稿件到了,我想办法让邮差给你捎个口信。”

姜安安感激道:“南溪大队,我叫姜安安。”

“行。”圆脸女同志手脚利落地打包好快递,贴上邮票。

这张编号邮票上描绘着《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比赛场景,姜安安有点印象,在这次锦标赛上中国队获得女子团体、女子单打两项冠军。

这个时代正在进步,在各个领域,妇女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

妇联。

姜安安这回运气不错,高主任刚巧在办公室里。

见到她,高秀华分外热情地递过来一沓资料,“来得正好,过两天我要下乡,原本打算顺道把资料给你。”

小说《人在七零,调解拆散无数怨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